李吉龙(右)在森林里研究植物在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中的应用
受访者供图
在山西,有这样一位林草从业者,不仅是推动全省森林旅游发展的探路者之一,同时也是一名专研“森林康养+生态发展”的学者。他自学习工作以来,便将全部的青春与热忱都投入到森林中,用自己所学和对森林的热爱,沉浸在这个行业30多年。“我是一个务林人,在我看来,森林能疗愈人心,能给人们带来幸福与快乐。”3月14日,山西林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吉龙在采访中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我从小生活在一处依山傍水的村落,周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长大后,我从事了林业工作,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推广森林康养。”李吉龙说道。多年前,李吉龙创新性地提出在全省建设城郊森林公园的理念。如今山西省城郊森林公园基本实现了县县有的盛况。现今,他再次提出要挖掘森林康养中的心理疏导功能,促进“康养山西,夏养山西”进一步落地实施,他认为“森林康养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续写儿时梦想
李吉龙是全国第一批森林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他回到山西,为山西森林旅游事业发展倾心尽力。
李吉龙说:“生活在森林中,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舒适的光照,与多样态的生命相伴,汲取森林给予的启迪,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份源自童年的热爱,为李吉龙在日后投身林业埋下了种子。在之后的工作中,李吉龙用行动展示了自己的努力。30年来,李吉龙不仅参与推动了山西森林公园地方性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主持编撰了《山西通志林业志》森林旅游章,并且参与《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生态旅游卷》编撰,成为该书山西唯一的编委。作为山西省森林旅游专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正高级工程师,李吉龙参与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等课题研究,参与考察、评审或论证了200多个文旅康养项目。
在对森林的研究中,李吉龙深知自己所学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在工作之余,他一边购买相关书籍自学,一边向国内外泰斗级人物虚心请教。毕业10年后还取得了风景园林硕士学位。“学无止境,选择了热爱且感兴趣的事业,也是一种幸运。我不能辜负这份幸运,必须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林业取得更好的发展,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祉。”李吉龙说。2022年,李吉龙被评为山西科技创新人物和山西十大“三农”新闻人物。
绘就森旅蓝图
一项好的政府工程,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幸福度,可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森林中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0000个以上,有利于身心愉快,增强抗菌力;植物精气能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素质;森林磁场可与人体频率共振,激发自愈力……这些森林的“宝藏”都深深烙印在李吉龙的脑海里。
在思考探索之时,李吉龙提笔写下一系列探索性文章,为建设城郊森林公园与发展森林旅游不停地鼓与呼,为实现心中的绿色梦想不断地奔与走。如今的三晋大地,到处都能听到当地居民对城郊森林公园的夸赞:“这公园不仅让我们有了休闲好去处,又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现在民宿、餐厅越来越多了,我们的日子也比从前好了!”李吉龙青年时期的学术积淀,不仅深化了他对森林的认知,更让他将这份“绿色财富”惠及更多人。2021年,李吉龙被授予“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行业突出贡献奖”,这是这个行业的奥斯卡奖。
落地森林康养
在森林旅游取得初步成效之时,李吉龙又积极投身于森林康养的产业发展中。他设想搭建科研平台,发展智能化森林康养基地,为不同人群定制“森林处方”,即通过健康评估、导引式疗休养和动态监测,让森林成为全民生理健康的“绿色医院”和全民心灵健康的修复中心。李吉龙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善待自然、敬畏自然,大自然就会给全民大健康筑起第一道战略防线。”
同时,面对山西省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李吉龙认为森林康养同样拥有广阔的未来。他提出以森林旅游为龙头,打造“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推动文旅与康养深度融合。“山西无论是高质量转型发展方向,还是农林文旅康的融合发展,都离不开森林。”李吉龙说,“外地人来山西旅游,大多是冲着当地的文化、山水和美食而来。将森林资源利用起来,大力推广森林康养落地实施,必将彰显新时代林业新质生产力的魅力。现在我们团队的力量还很薄弱,希望未来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加入,共同将森林康养大业落地。”李吉龙在2024年被山西省绿化委员会和山西省人社厅授予“山西省绿化奖章”称号,同年荣获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未来,李吉龙将更多地将“两山论”落实到民生工程与森林康养建设。李吉龙满怀信心地说:“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这正是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的题中之义。我们有信心把理念化为实践,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
从吕梁山坳的少年到三晋森林的守护者,李吉龙用30年时光诠释了“林草人”的使命。在践行“两山论”的绿色征途上,有许多像李吉龙这样的人坚守前行,他们以森林为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画卷。
科学导报记者 杨洋 实习记者 董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