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一谷三园”建设 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2025-03-21 11

科学导报讯 近年来,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扣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以“一谷三园”为总体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2024年,经开区圆满完成“晋创谷”申建挂牌工作,成功获批“省级家电消费品特色园区”“中国-丹麦(欧洲)国际合作产业园”,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建设经开区“晋创谷”,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蝶变。作为“一谷三园”的核心引擎,“晋创谷”以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示范区”为目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2024年,晋城经开区研究讨论制定了“晋创谷”《建设实施方案》和《支持措施》,完成了“晋创谷”规划区域、起步区办公面积、入驻科创团队和初创企业、标准化厂房、服务机构等前期申建工作,并在金匠园区“晋创谷”正式挂牌。经开区“晋创谷”规划面积13.85平方公里,科创团队和初创企业42家,全时入驻企业(团队)632人,服务机构9家。

打造家电消费品特色园区,智造升级撬动产业新优势。晋城经开区紧紧围绕智能家居产品开展精准招商,目前,已落地企业30家,区内产业链配套齐全,SMT、CNC、注塑加工能力充足;终端产品涵盖了消费机器人、智能门锁、制冰机等各种智能家居产品。结合重点终端产品,经开区打造了三个短链条。一是打造智能门锁短链条。产业链实现冷轧薄板—成型板—视觉模组—控制系统—智能门锁一体化,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成品的区内自主配套。二是培育机器人短链条。产业链从芯片—视觉模组—相机—结构件—机器人,把商用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做强智能家居短链条。从芯片—视觉模组—相机—结构件—智能家居产品,打造智能家居全屋定制生产基地。

创建国际合作园区,开放融合激活发展新空间。晋城经开区始终坚持以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为抓手,立足光机电产业基础,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合作水平。去年以来,经开区重点围绕经济合作基础、开放合作意愿、产业发展契合度等因素,经过多轮甄选、梳理,确定中-丹合作方向,打造中—丹国际合作园区。去年年底,晋城经开区中-丹(欧洲)国际合作产业园正式获批。下一步,经开区将与中国丹麦商会、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德中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会等平台合作,与丹麦在人工智能、医药、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进行产业、人才、技术、经贸等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发展绿电产业园区,低碳转型赋能绿色未来。绿电产业园区以“零碳示范、链式发展”为特色,构建一体化绿色能源体系。经开区稳步推动“光伏+工业”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屋顶光伏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实现园区全覆盖,积极申报全省“绿电产业园”。将金匠园区作为重点规划区和示范区,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按照规划,先行建设园区公司标准厂房分布式光伏项目,逐步覆盖至企业自建厂房,最终实现全覆盖。整体规划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约78.5MW,年发电量约9400万kWh,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94000吨。

今年,晋城经开区将持续深化“一谷三园”建设,打造晋城市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开放合作枢纽和绿色转型样板,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王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