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精准滴灌 多茬轮作 高平北诗村大棚西葫芦新鲜上市

   2025-03-20 30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3月17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晋城市高平市北诗镇北诗村晋牛种植专业合作社,22栋现代化温室大棚次第排开。掀开保温帘,湿润的空气中裹挟着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满目绿浪翻涌间,工人们正麻利地采收着鲜嫩的西葫芦,一幅“人勤春早产业兴”的现代农业图景跃然眼前。

“这批西葫芦可是我们的智慧结晶。”合作社负责人李慧明轻抚着翠绿的果实介绍,通过自主育苗体系,去年9月培育的2万株优质种苗,经过科学化定植管理,现已进入丰产期。棚内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回传温湿度数据,水肥一体化装置精准滴灌,让每个西葫芦都能享受“定制化”生长方案。

与时间赛跑的“多茬轮作”模式更显匠心。合作社创新实施“春提早、秋延后”种植策略,通过错季上市巧打时间差,使土地亩产值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当前日采收量稳定在500公斤左右,每栋大棚可采摘5000多公斤,真正实现了寸土生金。

在包装车间,村民李四清熟练地分拣着西葫芦:“我们每天都来这干活,开展种植、管护、采摘等工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家门口上班既能顾家又能增收,这‘双薪农民’当得踏实!”像他这样的务工村民,合作社常年稳定吸纳30余人,人均日工资70元,年增收超2万元。

合作社创新构建“生产托管+劳务雇佣”联农机制,将分散农户嵌入产业化链条。通过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既保障了产品品质,又化解了农户“种不好、卖不掉”的后顾之忧。目前,主要销往高平和晋城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正在装车的批发商王师傅点赞道:“这里的西葫芦品相好、耐储运,每次1500公斤的订单,从采摘到上架不超过6小时。”

面对蓬勃发展的蔬菜大棚,李慧明算着发展账:“为确保蔬菜销路,我们提前对接了批发商和各大商超,搭建起了‘产供销’链条,不仅为蔬菜开辟了销路,还实现了从菜地到餐桌的新鲜直达。”对接电商平台的“云端菜篮子”工程也在加快推进,手机一点,新鲜西葫芦就能从太行山麓直抵长三角餐桌。

着眼全产业链发展,合作社今年计划新增圣女果、水果黄瓜等5个精品果蔬品种,配套建设观光采摘长廊。该基地将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设施农业。

暮色渐浓,运输车亮起尾灯驶向远方。大棚里,新一茬秧苗正在孕育……

科学导报记者 杨凯飞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