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宁艾村,在一群鸵鸟的陪伴下,显得悠闲自得。
山西大华升泰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升泰”)的养殖场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春节一过,《科学导报》记者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养殖场内一群鸵鸟正悠然自得地踱着步,恰似一群灵动的舞者,修长的脖颈灵活地转动着,仿佛在与阳光亲昵互动,身上的羽毛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就像无数细碎的宝石熠熠发光。它们时而低头,专注地啄食着饲养人员为它们提供的新鲜草料,时而警觉地张望着四周,眼神透露出机敏与好奇。
大华升泰成立于2015年,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投资460万元,由宁艾村村民张建明牵头组建。从创立之初,大华升泰便将目光聚焦于鸵鸟养殖这一特色领域,致力于打造集鸵鸟繁育、育种、孵化、销售及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创业初期,荆棘难行。为了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张建明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拜访了各地的养殖专家,每到一处都虚心请教、刨根问底。一对一学习之余,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养殖技术培训,并努力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养殖中的实践紧密结合。回忆起鸵鸟孵化的艰难历程,张建明感慨万千:“就拿鸵鸟的孵化来说,最初那情形真是让人头疼不已。孵化的成功率极低,幼鸟的夭折率高得吓人。我每天都守在孵化室,眼睛紧紧盯着那些鸵鸟蛋,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就静止在了这个环节。我反复调整孵化温度、湿度,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不放过,仔细记录每一次数据,就盼着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功夫不负有心人……”
如今,走进大华升泰的孵化室,恒温设备发出均匀的嗡嗡声,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希望乐章。温度被精准地控制在36.5℃~37.5℃之间,湿度也恰到好处地保持在22%~25%之间。张建明小心翼翼地将收集来的鸵鸟蛋放置在孵化托盘上,每隔两小时,他便会准时进行一次翻蛋操作,只为确保蛋内胚胎受热均匀。经过大约40天漫长而又充满期待的孵化期,小鸵鸟终于破壳而出,那一瞬间,张建明心中满是喜悦与欣慰。当然,并非所有的鸵鸟蛋都能成功受精发育。对于那些没有成功受精的鸵鸟蛋,大华升泰会将其作为蛋类商品直接销售。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建明越来越觉得科学养殖才是制胜法宝。鸵鸟作为杂食性动物,对饲料的要求并不苛刻。张建明还是会根据鸵鸟不同的生长阶段,精心调配饲料——在幼鸟时期,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比例,促进幼鸟骨骼和羽毛的生长;成年鸵鸟则注重饲料的能量供应,以满足其日常活动和繁殖的需求。而且尽管鸵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疫能力较强,但张建明也丝毫不敢懈怠。他会定期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每周至少两次,还会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红外隔离,防止外来病菌侵入,为鸵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了更好地发展鸵鸟养殖,张建明丰富了产业链,搭建了鸵鸟深加工平台——鸵鸟皮凭借其独特的纹理和优质的质感,成了制作皮具的优质原材料;鸵鸟蛋雕则以其精美的工艺,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好的鸵鸟蛋雕作品价值可达上万元;就连鸵鸟羽毛也因其轻盈柔软,可用于制作高档装饰品。“年前我们刚刚出售了一批鸵鸟,现在公司仅存栏几十只鸵鸟,进行下一步繁育。”张建明介绍,“成年鸵鸟、鸵鸟蛋、鸵鸟幼鸟都可以进行销售。最受欢迎的要数小鸵鸟了。许多养殖户看中鸵鸟的养殖潜力,上门求购。”
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张建明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有着清晰而宏伟的规划:“我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更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大力拓展深加工产业,开发更多新颖的鸵鸟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为宁艾村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导报记者 王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