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赵国琦:刻印岁月 雕琢光阴

   2025-02-17 41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这是一段流传在山西临汾的民谣,民谣中骑着红马的门神有着“双眼皮、鱼钩鼻、了字耳”,这是平阳木版年画中的经典形象。平阳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始于宋金、盛于元代,至明清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版画之头,平阳启之”,平阳木版年画可以称得上木版年画的“始祖”。

赵国琦在作画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月11日,《科学导报》记者见到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平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国琦。

赵国琦出生在一个木版年画雕印世家,自幼喜好年画工艺,爱好民间美术,从1994年开始,赵国琦就跟着祖父、父亲学习平阳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现已是宏信诚画店的第七代年画传承人。随家人从事木版年画工作30年,他通过不断地收集学习实践,一直坚持博众家之长,虚心学习、与时俱进、厚积薄发,印制的平阳年画秉承传统题材风格的基础上,在色彩、人物线条等方面吸收绘画技巧,大胆创新,历经几十年精心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独创“重映十三印”技法,用色鲜亮跳跃,线条流畅,轮廓硬朗。

晋南盛产麻纸,枣木很多,当地人就地取材,在枣木上雕刻、在麻纸上印画,而作画的颜料则选用水性染织颜料。赵国琦介绍道:“过去的普通人家哪里可能买墨、买颜料来绘年画呢?都是拿植物等自己制作的。如黑色,就是用锅底灰来做的。”而判断颜料的好坏,就是看它是否禁得住晒。“贴在门上的门神,要是晒了两天就褪色了,那怎么行。”

据介绍,平阳木版年画包括中堂画、门画、影壁画、门头画、窗画、条屏画、灶龛画、桌裙等多个门类,题材广泛,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

“近年来,现代化的年画美术表现手法和高科技的精美印刷技术冲击着手工操作的古老木版年画。导致山西省木版年画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赵国琦和记者讲道。

从1998年开始,赵国琦先后整理平阳木版年画百余幅、保护收购古版百余件、复刻平阳木版年画100余套。2002年,他开始筹备临汾市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工作,还先后参加了全国民间艺术抢救工程、全国年画保护展示等工作,相继参与了北京、深圳、中部六省、香港、澳门等地非遗保护抢救展,受各国家地区邀请先后在意大利、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区域展示平阳木版年画工艺制作。他还连续多次在山西省美术馆举办创新与老版平阳年画的展览,形成了平阳木版年画的“三展两体验”模式。近年来,他多次参加展览展示,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的奖项和奖励。2008年,平阳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平阳木版年画具有特殊的地域性。从农历腊月到正月,民间自发的大闹社火,用以丰富年味,悬挂灯笼要送“灶王爷”、要接“天地神”等,这就出现了形式多样的灯画、拂尘纸画等平阳独有的画种。灯画在影视产生前,民间是作为“土戏”来观赏的。而拂尘纸画则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拂尘的实用价值(有的地方称这种画为“扑楞纸”),即将尘土“扑楞”掉作为年画,年节布置庭院、厅堂、后室,平阳人家从院落到居室内外、门窗、粮囤、面缸、水缸、牛棚、马厩、碗柜等不同器物上均可粘贴,都印有吉祥如意,火红热闹、出口吉利、合人心意。

目前,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大力开展发掘、保护和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工作。赵国琦则针对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大学生开设了平阳木版年画艺术培训班;成立工作室,与“80后”“90后”的年轻人共同设计文创产品;还会参加各地的展会,努力走出去,向更多人介绍平阳木版年画。

“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木版年画的队伍中,让木版年画从众多手工艺人中获得创新的灵感,早日焕发新的生机。”赵国琦说道。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