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潞安配售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潞安配售电公司”)的无人机智能运检系统已装备完成并试飞上线。“我们历时2年筹划上马的这套智能电力运检系统,聚焦‘安全、质效、业务’三个维度,通过运用系统的数字算法和AI技术,将传统的‘人工巡视’模式转变为‘人机结合’模式。”2月6日,潞安配售电公司执行董事孙应军对《科学导报》新春走基层记者说道。
记者在潞安配售电公司看到,线路工区技术负责人刘文升正在该公司智能巡检指挥中心控制室内轻轻按下按钮,李村110千伏变电站远程机场的配电无人机随即升空。借助自主巡检系统的智慧识别功能,无人机精准定位到110千伏李村变电站124、125线路两基铁塔间电线上的漂浮物位置,并将清晰的影像实时传输至公司指挥中心。数据操作员高婷慧迅速接入智能化分析决策数据库,系统经过自动分析后,仅用数秒便下达了“一单两书”,并推送给了运维人员成显。成显收到通知后,携带激光清障仪火速赶到现场,仅用半小时便高效完成了隐患处理。
2024年以来,潞安配售电公司与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手”、积极创新,历经近1年的合作开发,成功打造出一套适合潞安化工集团公司电网和企业应用的、具备业内多项“首创”模块功能的立体化、数智化电力运检系统,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力运检工作质效。据了解,该系统由公司智能巡检指挥中心、公司工区院内起飞基站、可视化数据终端系统、4个类型9架次无人机、铁塔视频监控网络、远程机场、实景化VR眼镜、激光清障仪(激光炮)及其他配套外挂设备组成。这套系统可以逐步实现对天气、地形、铁塔、线路、站所等潜在隐患的实时感知,并具备夜视、热成像、立体全景成像传输功能。在VR眼镜和指挥中心终端立体成像的辅助下,员工能够“人在室中坐,脚下过千峰”,无需再经历翻沟过坎、跋山涉水、穿越林地等危险,真正实现了监控巡查全方位无死角的“火眼金睛”效果,同时大幅降低了人工巡视的工作强度和风险。此外,遇到极端天气、重大隐患等紧急情况时,系统能够实现公司指挥中心终端和手机APP实时弹出式告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判断和处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该系统还首创了根据工作人员前期建立的电力系统基本情况及隐患处理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功能,建立了智能化分析决策处理系统。系统能够自动下达《任务处理通知单》《现场作业风险告知书》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根据隐患等级、处理要求,结合天气情况、人员排班、人员能力等因素,逐步实现智能化安排检修计划和任务,指导指定工作人员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安全、规范、高效地处理隐患,极大地提高了电力检修工作效率。
目前,潞安配售电有限公司的智能电力运检系统已在高压输变电线路运维上进行试运行,并建立起了囊括杆塔、环网柜、线路等设备设施在内的“一塔一档”“一线一档”、分门别类、参数齐备的数智化高压输变电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通过系统模块和设备监控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能够随时绘制动态设备生命状况曲线图,实现对系统内相关设备状况的实时监控判断和动态管控,为设备的及时检修、更新、换代提供准确依据。同时,以每一基“杆塔”为支点、以线路为链接,建立起立体运维网络,可根据不同任务划分不同性质的区域,进行区域化专业巡检,提供专业化运维建议和方案。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研究开发和拓展智能巡检应用场景,为系统搭载巡检机器狗、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形成‘天上无人机、地上实时监控、沟内机器狗’的全方位立体智能化数智电力运检新模式。”潞安配售电公司副总工程师甄健说。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