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创建示范区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破解基层薄弱难题、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现实需要。”2月5日,运城市委书记储祥好在该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动员部署会上强调。近年来,运城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及省委号召,依据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部署,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一城两区三门户”的战略目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努力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具有核心作用,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通过扩大“三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领域党组织覆盖率,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到各个角落。截至目前,运城市已在乡村、社区、机关、学校、国企、公立医院、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经济开发区等九大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党组织网络,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运城市特别注重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通过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治理模式,帮助这些党组织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积极推动小区(网格)党组织的建立,按照“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基层延伸。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运城市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引导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表率作用。同时,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党员队伍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活力。
深化网格化管理 激发集体经济活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运城市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将基层治理工作细化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党小组或党员中心户,实现精细化管理。网格员和党员共同负责网格内的信息采集、矛盾排查、政策宣传等工作,确保基层治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加强网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网格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深化网格化管理的同时,运城市还注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消弱培强、提质倍增”行动,通过探索“党支部+”模式,采取“飞地经营”“股票田”等多种方法,破解“人、地、钱”瓶颈问题。通过引入智慧农业项目,实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为了激发集体经济的活力,运城市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确产权归属、理顺分配关系等措施,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益。同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信息化、透明化。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动治理创新 加强监督考核
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运城市注重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一方面,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推行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双向沟通协商机制,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个清单”,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组织社区与周边企业开展共建活动,共同解决社区环境整治、困难群众帮扶等问题。同时,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健全市县两级物业行业党组织运行机制,扩大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管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通过加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物管会(业委会)全覆盖。
另一方面,运城市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通过定期开展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信箱等形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运城市还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智慧社区平台、推广电子政务等方式,提升基层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加强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实现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
作为运城市党建工作的“一号工程”,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加速推进,各地各部门协同作战,创新举措频出,基层治理成效显著。运城正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智慧,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科学导报记者 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