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去年种地3亩半,粮食打下2500多公斤。修路临时占地2亩,一次性给补贴3年种地钱一万三千多元,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1月1日,忻州市五台县沟南村农民杨福章高兴地说。雄忻高铁建设经过五台县,该县推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保障了沟南村82户村民的切身利益。
为落实县纪委监委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工作要求,配合好“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山西省五台段工程项目”建设,五台县自然资源局深入沿线被占地村庄,了解失地农民想什么?想让政府和土地资源部门干什么?按照县局、工区、村委会与涉地农民的责任划分,创新推行了“一批二定三协议”的管理办法。“一批”是由五台县自然资源局上报项目工程用地申请,严把“批复关”。“二定”是由负责施工的单位根据批复确定占用土地面积和补偿资金,属实后一次性支付给村委会,严把“补偿关”。“三协议”是由村委会按照占地类别与失地农民对应签订“永久性征收土地补偿协议”“临时租用地协议”和“征地后剩余边角地补偿协议”,无误后将补偿资金一次到位,决不拖欠,严把“兑现关”。
“这种做法好,雄忻高铁五台制梁场工区占用我村土地145亩,涉地82户,补偿资金早已全部到位。凡临时占地的,3年后施工单位负责复垦,交给农民继续耕种。”沟南村党支部书记吕平英说。
今年76岁的沟南村农民郑成康,耕种着3.3亩土地,其中有1.61亩土地被临时占用。2023年,他与村委会签订了“临时租用地协议”,一次性拿到3年补偿款11051元,平均每年收入3683元。他扳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正常年景1.61亩土地可产玉米1529公斤,能卖3363元,除去种地成本640元,净收入2723元,这补偿款要比种地每年多960元,3年多赚2880元。无怪乎郑老汉整日里乐哈哈地逢人就说:“租地好,国家不亏待咱农民,县里村里不截留一分钱,明明白白都给咱。”
雄忻高铁山西一标段在蒋坊乡天井村,需要永久性占用村民朱补清的山坡地2亩,国家一次性补偿64000元。今年74岁的朱老汉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那2亩山坡地只能种小杂粮,每年的净收入也就一千元出头,国家补了他的钱相当于64年的种地收入。
“国家建设用地咱老百姓应该出,何况还补偿了这么多钱,让人心里热乎乎的。”这位1970年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心里话说出了五台县纪委监委、五台县自然资源局听民意、办实事的真情实感。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