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攻坚克难 “医”路荣光——记山西白求恩医院副院长张莉芸

   2024-12-27 476

“人生有无数次从零开始,你现在的职业和专业只不过是你人生轨迹当中的小切口而已,将来成长到哪一步,都是你的努力、机遇和一次次的选择塑造的。”张莉芸说道。12月11日,《科学导报》记者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见到了山西白求恩医院副院长、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张莉芸,听她讲述35年来从临床医生到科研领航者的故事。

张莉芸在坐诊 ■ 受访者供图

风湿免疫病是内科学中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痛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病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多年来,张莉芸及其团队始终紧扣山西风湿免疫治疗的脉搏,潜心研究风湿免疫疾病队列和各种组学;间充质干细胞、CAR-T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纳米载药和递送系统治疗风湿病,为山西风湿免疫病的治疗按下“快进键”。

初心不改方能得始终

躬耕杏林,执着医海。自从踏上学医从医之路,张莉芸就从未懈怠,一直埋首执着前行。2005年,张莉芸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病学专业修完博士课程毕业,成为山西医科大学最年轻的免试推荐硕士生导师,2009年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推荐,经全国遴选获亚太地区抗风湿联盟资助,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习。2011年3月受山西省卫生厅邀请回国,作为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选定的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白求恩医院首批学科带头人,参与首批临床科室风湿免疫科的创建。作为科室带头人,在本学科勤奋耕耘、不懈探索,像海绵一样吸纳新知,如钉子一般钻研新技术、精益求精。

“当时,我发现省内各级医生对风湿病的认识不尽相同,各级医院的诊疗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加之多数群众对风湿病知之甚少、各类江湖游医和虚假药品广告的不实宣传等,导致很多患者走了不少冤枉路,花了不少冤枉钱,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张莉芸说道。

为了更好地为山西省风湿病患者服务,提升医护人员风湿病的诊治水平,张莉芸牵头,联合山西省卫健委,深入全省11个地市进行巡回讲座,普及风湿病知识,提高基层医生对风湿病的认知度和诊疗水平。

张莉芸还不辞劳苦地帮助许多基层医院建立风湿科,培养了许多技术骨干,旨在与山西省各级医院精诚合作,为山西风湿病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造福于广大的风湿病患者。

2020年,张莉芸结合山西风湿病学特点及发展现状,整合国际、国内及省内各种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医学家、科学家,从临床教学科研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全省风湿病学的医教研水平;每年举办各种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会议,积极响应山西省卫健委提出的优势医疗资源进基层活动、太原市卫生局省级项目“风湿病知识进基层”“医卫双优下基层”,不断培育风湿病专业人才及技术骨干,促进山西风湿病学科的均衡发展;与风湿病相关专业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与省内各级医院建立密切互助关系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风湿病患者独特的慢病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全省风湿病的诊疗水平。

同时,张莉芸成立了山西省风湿病学专委会青年医师委员会,纳入省内多个地区多名优秀的青年医师,为山西省风湿病学的发展加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探索构建山西省风湿病学的全方位发展,在张莉芸教授的带领下,山西省风湿病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科研是学科发展源动力

“多年来,风湿免疫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特色,如自身抗体检测由开诊初期的30项增至60余项、实现了改良微创唇腺活检术早期诊断干燥综合征、甲襞微循环检测早期诊断系统性硬化病、偏振光显微镜和双源CT早期诊断痛风、关节MRI及超声早期诊断炎性关节炎,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填补了山西省在这些诊断方面的空白;在治疗上实现了生物制剂治疗炎性关节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危重症风湿病、三氧治疗风湿病等;提高了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了误诊漏诊,达到了好的疗效。”张莉芸介绍道。

张莉芸还成功诊治了多种疑难病,包括木村病、迟发型脊椎骨骺发育不良、脊髓空洞症、氟骨症、大骨节病、硬化性粘液性水肿、IgG4相关的淋巴细胞垂体炎、匍行性回形红斑等,并将这些疑难病、罕见病的诊治经验写成个案报道发表在国家级风湿病杂志上,使全国的同行获益。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是风湿科的危重病例,即使病情稳定也可能因为妊娠危及患者和胎儿生命,因此经常采取一旦妊娠就立即终止的措施。一位28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因之前就诊的医生均不建议其妊娠,无奈之下求助于张莉芸,于是在门诊严密监测下,患者病情控制后顺利怀孕,当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时,患者不幸在妊娠37周时出现血液系统、肾脏受累,需立即终止妊娠,张莉芸教授迅速组织风湿科、妇产科、麻醉科及儿科等科室会诊,在多科协作下患者顺利娩出一女婴,胎儿娩出后患者可能出现狼疮危象危及生命,张莉芸与科室医师多次讨论治疗方案,每天数次查房观察病情变化,生活上嘘寒问暖,最终母女两人平安出院,圆了患者和全家人的梦。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石

2022年6月17日,山西白求恩医院发布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下一步改革重点》,其中重点强调了人才的培养,要构建创新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而风湿免疫科的发展也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在进行。近10年科室培养研究生120余名,其中近5年培养博士及博士后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近3年共有20名学生获得硕博士获国家奖学金,获奖比例达100%,硕士获奖比例达30%(远高于全国获奖比例0.2%);2名博硕士分别获山西省优秀博士硕论文,张莉芸教授的4名博士后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名博士赴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访问学习。此外,培养进修医师90余名,规培实习医师400余名。硕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为全省乃至全国风湿病专业医师输注了新鲜的血液。

“为了开阔自身视野,紧跟国内外先进知识,科室长期与国内外先进科研团队进行长期的合作交流,并与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医工、医理、医医结合,每年度举办线上线下科研交流会共计200余场。”张莉芸介绍道。

同时,张莉芸的团队重视青年优秀人才引进,招聘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的高精尖人才、复合型人才,组建主要由博士、博士后组成的人才梯队,涵盖临床研究、药物、化学、工学、信息化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医学统计等各个方面,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人才队伍效用最大化,促进人才队伍良性动态发展,最终建立创新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

张莉芸在风湿病学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学科和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她的领导下会激励更多的年轻医生投身于风湿病学的研究,继续引领山西省风湿病学科研走向新的高度,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梳理张莉芸50余年的人生轨迹,她一边牢记强国复兴有我,躬耕于风湿免疫领域,服务于患者,一边孕育桃李,培养新生代力量。正是因为她的家国情怀,她获得了“山西省优秀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杨洋 文/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