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省长蓝佛安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报告总结了去年我省项目建设、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招商引资、创新生态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报告提出在持续加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两大引擎,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强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
【2021年】
报告总结了去年我省项目建设、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招商引资、创新生态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01:滚动开展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全力推进521个省级重点工程建设。
02: 全面启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呼应、双轮驱动,打造牵引转型发展的“双引擎”格局。
03:在开发区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快实现“区内事、区内办”。
04:大力开展长板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开工项目超过2200个,到位资金1650亿元。成功举办中博会等重大活动,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937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3%。
05: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倾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推进“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全省通办”,18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2022年】
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报告提出,持续加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两大引擎,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强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
01:项目是转型发展的第一支撑。要紧密跟踪国家政策,围绕产业转型、“六新”突破、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用好财政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项目建设。
02:着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两大引擎。
高起点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充分发挥省市两级领导机制作用,建立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两市资源配置、要素支持、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同向发力,加速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作耦合。今年要重点推进太原片区大盂启动区建设,开工建设滹沱河供水工程,完成太忻大道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太原地铁1号线一期、国道108线改建、凯赛生物产业园、中北信息产业园、忻州智能装备产业园、忻州半导体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数据流量谷,统筹开展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经贸合作交流活动,实现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强势起步。
锻造转型综改示范区先行优势。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达效,积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有效集聚,运营好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全力培育半导体、信创、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精密电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03: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争创煤气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高速飞车试验线建设。完善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共享共用科研资源。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和质量强省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积极推广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
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新建10家省中试基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户。培育认定30家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提高R&D投入强度。
04:强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充分释放便企利民红利。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优化许可事项清单,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试点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建立项目审批“一事一方案”。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在基层便民服务机构、银行网点、商场等服务场所推广自助政务服务,推动群众办事“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
强化涉企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惠企政策“一窗兑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模式,做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清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逾期欠款,杜绝“新官不理旧账”。
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推进我省信用立法,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对市场主体的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持,下大气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梳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合同协议履行情况,依法妥善解决政策兑现不及时不到位、企业无产权用地用房等问题,让企业专心经营、放心创业。
05:深化开发区改革。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着眼“区内事、区内办”,加快向开发区依法授权到位,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
06:大力开展长板招商,瞄准京津冀主攻方向,开展多领域合作,提升长三角、大湾区招商引资质效,推动开发区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
07:围绕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抢抓RCEP正式生效重大机遇,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做好山西自贸试验区申报。
08: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引进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增开中欧班列,扩大我省优势产品出口和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建设武宿综保区RCEP产业园,推进太原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
(本刊编辑部整理)
【链接:名词解释】
“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三无”即“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三可”即“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
R&D投入强度:R&D全称为英文RESEARCH & DEVELOPMENT,中文意思为“研发”,R&D投入强度即科技研发的投入强度。
“一业一证”改革:把过去一个行业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许可证”,企业申办后即可营业,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在市场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将抽查情况、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
“三化三制”改革:指开发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三化”即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三制”即实行开发区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
武宿综保区RCEP国际合作产业园:RCEP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5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经济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山西综改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抢抓RCEP“窗口期”机遇,由国际合作项目招商服务中心牵头,武宿综保区创建全省首家新兴产业集聚、营商环境最优、全面对外开放的RCEP国际合作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