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11月18日,记者从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临汾市主要经济指标、多项重点工作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前列,交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临汾答卷”。
坚持抓产业、促升级,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好“三张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一产,打好“特色牌”。倾力打造“临汾优选”区域公共品牌,突出做强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优势产品,打造大宁宁脆苹果、古县古树核桃等优质产品,培育翼城樱桃、安泽稻田蟹等特色产品。强二产,打好“绿色牌”。中煤王家岭、东泰鑫源等煤炭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翼城闽光、古县盛隆泰达等先进机焦项目相继投产,晋南钢铁、通才工贸等钢铁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前瞻布局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新旧动能转换的有生力量正在蓬勃兴起。活三产,打好“融合牌”。积极培育夜经济、网红经济、首发经济等新业态,成功举办中国网球巡回赛临汾网球公开赛、临汾半程马拉松、云丘山国际越野赛等体旅融合赛事,有效带动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坚持抓改革、促开放,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一方面,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统筹抓好能源革命等重点改革事项,农业生产托管等领域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创新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78%的常办审批事项达到全国最短时限。另一方面,以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牵引,依托瓦日、侯月铁路和青兰高速等战略物资运输通道,牵头建设晋鲁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开通临汾至日照“重进重出”双向运输班列,打通了临汾的出海大通道。临汾还将依托方略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探索铜精矿“转场检验”试点业务,加快申建临汾(侯马)综合保税区,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
坚持抓统筹、促融合,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突出“产、城、人”三大要素高质量融合,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产”就是“以产兴城”。依托全市12个省级开发区和6个产业集聚区,培育打造了晋作古典家具、霍州年馍、乡宁紫砂等产业品牌。“城”就是“以城聚人”。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186亿元,在市区陆续实施77个城建项目,建成10余条风格各异的精品示范街、78座错落有致的街心游园,城市的颜值气质价值持续攀升。“人”就是“以人兴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推出人才新政“17条”,与国内118所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1715个,引进博硕高层次人才3000余名,着力打造人才成长型城市。
坚持抓民生、促保障,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惠泽群众生活。每年将超过80%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全市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特别是以市区为重点,全力建设民生服务样板区。市区“核心内环、快速中环”建成通车,城市交通全面步入高架立体时代,实现全城“20分钟”快速通达。在市区“东西南北中”分别规划建设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开设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让老百姓能够就近有“医”靠、看好病。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联盟化办学,加快实现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规划建设了平阳中学等一批高标准学校。此外,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筑牢生态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