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大地丰收。眼下正是红薯成熟收获的季节,10月29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长治市潞城区古城村的千亩红薯种植基地,只见红薯收获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一个个红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个个体态饱满、色泽鲜亮。村民们三五成群,按照红薯的大小熟练地进行挑拣、分选、打包……不一会儿,一袋袋红薯伫立在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美好“丰”景。
“古城村地处浊漳河水源地保护区,水资源丰富,拥有优良的砂质土壤,加之昼夜温差大,种植的红薯具有绿色、营养、甜糯的品质。我们的亩产可以达到2000公斤,我们把大红薯挑出来打成红薯粉,小一点儿的就当商品薯进行售卖,售卖商薯和红薯粉条总共能为村集体收入增加70万元左右。”潞城区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向荣介绍。
古城村红薯的丰收还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智能监控系统能够让村民随时随地掌握红薯的生长情况。通过安装在田间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红薯的生长环境,从而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和管理措施,这不仅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灌溉成本,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这个田间智能监测设备能及时监测红薯地的土壤墒情和病虫害,我们还采取了滴灌种植的方式,既能节水,方便管理,还能增加产量。”李向荣说。
为进一步延伸红薯产业链,古城村围绕培植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红薯特色产业,新建红薯产业示范园、红薯加工厂,引进红薯粉条制作技术,延长红薯产业链,增加红薯附加值,并积极推行“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参与种植,带动3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为农民增收扩宽渠道。如今,在家门口的红薯淀粉厂和红薯粉条加工厂工作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兼职副业”。
“前几天把自家的农活干完了,现在来红薯基地打零工,一天能挣60多元。在这儿不仅能挣到钱,还学会了怎么管理,如何把红薯种得更好、产量更高,这样就能让红薯卖出更好的价格……”古城村村民刘大娘言语中掩饰不住的开心。
如今,古城村红薯标准化种植基地有本地沙薯、济薯、哈密红薯、商薯4个品种,种植面积1000余亩,实行“统一购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全流程、全链条标准化模式,在加强田间技术管理、合理施肥的情况下,保证红薯营养健康、稳产高产,提高种植收益。当前,在规模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古城村正在从“红薯村”逐渐发展为“红薯产业村”。
种植一片红薯,抓实一个产业,链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和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加强种植管理,不断提高红薯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成立产业园,利用村集体红薯加工厂生产红薯粉条等产品,实现种植、销售、深加工一体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李向荣说。
科学导报记者 魏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