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成功获批,不仅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认可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挑战的召唤。荣誉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而责任提醒着我们不负众望,为科学探索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9月10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青年教师黄国疏博士对《科学导报》记者说道。他今年成功申报获批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表我国基础性研究的最高层次,是我国设立的最高水平的基金项目之一,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的科学高峰。
黄国疏(右三)在实验课上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 ■ 受访者供图
黄国疏作为学校的科研骨干,主持负责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7项、企业等横向课题3项。黄国疏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实践项目中,更体现在高质量论文发表及专利申报上,目前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发明人成功申报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3项国家发明专利。所获得的一系列成果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奖金奖、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科技创新青年人才、2023年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科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深耕地热勘探领域多年,黄国疏敏锐洞察到了在地热勘探尤其是热储结构与属性识别对于地热能资源高效开发、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和低碳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他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在水热型地热区,研发了一套基于地球物理场反演的深部温度场等关键地热属性预测的高效探测方法,为地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黄国疏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技术革新及产业化应用,为此,他将目光投向不同类型高温地热区热储结构、地热属性、热成因机制等研究领域,促成了多项地热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黄国疏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共同开展了“多地球物理场高温热储响应与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针对典型高温地热资源深部热结构和热物质状态认识不清,制约了热储资源的成因机制认识和高效开发利用,提出建立典型地热场多地球物理场综合探测方法技术体系,为深部热储构造的精细表征提供技术保障,对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火车飞驰远,牵引在车前。”黄国疏在牵头成立阳泉市科技创新青年团队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力推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与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展开合作,联合申报了“山西省博士创新工作站”,并成功获得省科协批准建设。作为山西省地热勘探评价专业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博士创新工作站的建成对提升山西省地热勘探评价与开发利用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地热勘探领域向高端、智能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国疏成为地热勘探专业的“深耕者”。今年5月,他成功入选了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专家库青年专家,用思考和行动为地热行业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首届青年编委,他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会议,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他还经常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介绍其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推动我国地热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接下来,他将继续在地球物理探测、深地资源勘探领域砥砺奋进,不断攀登地球物理创新技术的高峰,为技术革新续航发力,为国家的资源勘探贡献应有的力量,努力谱写资源勘探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