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全面梳理区域优势和项目需求,精准对接省内外高校,以“12大基地”建设为载体,开启了省校合作、互利共赢、共促发展的新篇章。
2021年4月23日,长治经开区和山西综改示范区举行共建淮海军民两用科技产业园签约仪式并揭牌
深化省校合作
凝聚发展合力
省校合作开展以来,长治经开区管委会及时成立工作领导组,组建工作专班和相应机构,高位谋划相关工作,出台了《长治经开区关于落实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长治经开区省校合作紧紧围绕“12大基地”建设,按照现有正在建设的5G、高端电气、精密制造和淮海科技四个产业园与高校紧密对接,共同孵化科技成果。2021年初,淮海集团与中北大学高端人才联合申报了军委科技委国防重点项目(研究经费2000万元);5月份联合申报了“兵器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山西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6月份联合申报了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研究经费290万元)等。智库合作基地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内一流的兵器产品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延伸省校合作
建立科研平台
长治经开区积极邀约高校及其人才团队参与经开区重大科技项目招标,不断深化与名校名院名所的合作模式,逐渐拓展合作范围,有力推动了省校合作产学研深度开展。在驻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长治经开区积极延伸省校合作科研平台,已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治学院等多所省内外高校开展校企联合项目合作。
2021年5月,长治经开区与中北大学联合成立长治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兵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开展技术研究。2021年12月17日,山西易通集团的“院士创新工作站”成功揭牌,标志着山西省首个消防安全领域的院士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一年来,中德智达、山西易通、成功汽车、中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科技园围绕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中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科技园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与高校、职业院校联合建立了智能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应用人才培养基地。目前,长治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已发展成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年培训企业员工、学生、教师等人次达到6000~8000人次。
利用校友资源
校友招商引才
长治经开区充分利用高校校友资源,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于2021年7月建立了淮海科技园校友招商引才基地。
2021年10月13日,位于长治经开区淮海科技产业园内的臻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凭借独特的“芯片式数字PCR系统”,获得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初创组)优秀企业奖,这是山西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而臻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今年最新引进的高科技产业项目,CEO郭枫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他带领3位校友一同加入了淮海科技园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参与推动高科技产业项目的发展。
长治经开区还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20年启动了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研究,被省科协正式授牌“森林草原火灾防控院士创新中心”。该项目由长治经开区和山西易通合作投资,2021启动建设的内容有基础研究、试验基地建设、院士工作站设立、森林火灾抑制控制新材料研发等。其中,院士创新中心设在山西易通集团,邀请我国著名安全专家、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原副校长、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长根教授作为项目的领衔科学家。此外,中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科技园依托太原理工大学的技术支撑,搭建了智能选煤研发平台。
展望2022年,长治人才的力量一定会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辉。
本刊记者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