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校家社共育 培养时代新人

   2024-09-03 216

❑专家与媒体面对面现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努力。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及“双减”等法规政策的实施,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8月28日,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承办,以“校家社共育 培养时代新人”为主题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太原举办,邀请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共育模式,引导青少年爱学校、爱家庭、爱社会,从而不断丰盈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强家国认同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孙秀梅:校家社协同育人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孙秀梅:教育部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家庭教育专家指导组执行组长、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名誉副会长、山西省实验中学原校长、太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2018年获得“中国家长教育金推手”奖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明确指出了政府、学校、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家庭、社会、学校协同育人的整体思路和框架。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政府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更加有力,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新时代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高质量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校有效地发挥其主导功能,需要整体建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立保障机制:计划、目标、制度、经费、场地等。同时要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沟通学生情况。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通过家庭联系册、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要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

田永新:校家社协同育人  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

田永新: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新联会副秘书长、民进山西省委会特聘专家,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家庭教育专家指导组专家、山西省教育强省联合体副主席、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被山西省社科联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协同育人不只是一家一校一区的事,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校家社协同育人,既是一个育人理念,同时也是一个育人的方法,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同时也是新时代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如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要确定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融合互通同心同向发力,构建育人共同体,才能共同促进育人目标实现。

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在校家社协同共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学会能够不断总结和推广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家庭教育实践提供指导。今年,学会和山西省社科联共同发布了15个家庭教育的课题,旨在用做课题实验研究的办法,弘扬中华家庭教育精神,适应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更好开展家庭教育政策宣传和推进工作、促进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积极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向广大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学会还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如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学会注重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合作,通过互访、合作研究、共同举办活动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种交流合作有助于引入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家庭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张舒:家风传承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张舒:太原市育红幼儿园副园长、家庭教育指导师、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山西省首届家庭教育指导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太原市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太原市高水平骨干教师

家风是家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家教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能够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中国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是家风的重要组成。

作为父母,有责任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家风培养要以孩子的成长为中心,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立德树人,提醒大家要重视孩子内在品质的培养,而非单纯的学习成绩。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鼓励他们追求兴趣,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单纯追求分数所无法提供的。

父母的素养直接影响家风的形成。持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父母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是科学引导孩子成长的基石。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个性,才能因材施教。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创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要引导孩子共同参与家务,为孩子讲述家风故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餐桌礼仪,参与家庭劳动,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校家社协同育人,通过不同的社会资源,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教育,增强教育的连贯性。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适应社会角色。

总之,“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培育良好家风,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贡献,每个家庭的努力终会汇聚成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梦军:协同育人机制的桥梁和纽带  链接学生“需求端”和社会“供给端”

李梦军:太原市杏花岭区巨轮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负责街道社区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牵头组织的“多元参与,共同助力家庭教育发展”社区教育项目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家庭教育主题特色课程,2024年牵头实施的“尚学善治 健康益享”社区教育品牌被评为太原市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校家社协同育人重在协同,在社会支持这方面,社区作为家庭、学校所在地或者说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在推动校家社共育方面起到的是一种支持作用,而这种支持就是如何将学校、家庭的需求与社会资源进行对接,给学校、家庭提供全面育人的社会力量支撑。

关于需求方面,学校、家庭的需求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需求,精准化的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不是凭空去想象,而是去“对话”,三方对话,社区作为桥梁纽带主动去了解学校、家庭需要什么支持、需要什么资源、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是通过定期的研讨、意见征求或者从社区服务居民的日常中去挖掘,把这些需求去汇总、分析、归纳,形成贴合实际的需求清单。

与大家进行分享一个近期社区暑期青少年实践案例。大家都知道,教育部办公厅确定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实验区,学校的需求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科学教育在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这种链接,那社区就会和学校去做需求对接,结合学校的课堂资源,了解还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支持。在今年年初,街办和社区就专门去驻地学校进行座谈,讨论学校在这项工作中需要什么,社区能做些什么,用这样一种方式去明确需求。

关于资源方面,社区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就近服务居民、学校,社区需要把社会资源链接给学校、家庭。挖掘本地资源,在本辖区有哪些资源可以应用、培育;引入本辖区以外的资源,比如各类公益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专业部门,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做一些这样的服务支持;手里的资源清单制作出来了,那就是完成对接,去实施并跟进效果,进行改进优化。

继续上面的案例,科学实验街办和社区是通过两种方式去给学校、家庭做支持的,就社区自身而言,利用社区教育分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去设计家庭科学实验秀、科学实验小课堂;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源,通过科协、妇联、社会组织以及专业志愿者去做科学实验秀展演、实践,从而让科学教育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全方位地去实施。

媒体问计 专家解惑

A:掌握有效方法  沟通事半功倍

科学导报:请问孙秀梅主任,学校该如何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孙秀梅:要与孩子有效沟通,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好好说话、小声说话、尽量少说,好家风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其次,陪伴是家庭教育的灵魂,倾听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础。与孩子沟通四部曲:观察孩子,发现问题;尊重孩子,认真倾听;换位思考,积极共情;充分交流,共同解决。而表扬是有力量的,是增强孩子自信的有效方法,孩子需要赞美,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一样重要。经常被夸的孩子,内心会生出无限动力和热爱,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越变越好。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当父母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孩子自会在追随的路上,凝聚起磅礴力量,勇毅前行。

B:科学度过叛逆期 九字方针要记牢

青少年科技创新报:逆反是孩子青春期常见的问题,也是家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呢?

张舒: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要做到“三不管、三不惯、三不说”。“三不管”包括不干预孩子的作业、不压制兴趣爱好、不侵犯他们的隐私。这有利于培养自主及创新能力,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三不惯”是不纵容恶劣行为、好吃懒做和不懂感恩。避免孩子依赖他人,缺乏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三不说”是不说命令式的“你必须听我的”、比较性的“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道德绑架式的“我都是为了你”。这些话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充满愧疚。践行这些原则,有利于孩子自信成长,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C:社会实践教育 多方力量合力

山西科技新闻网:如果说家庭是温暖的孵化器,那社会便是磨砺的试金石,社会教育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实践教育。请问李梦军主任,有哪些先进的社区教育经验供我们借鉴呢?

李梦军:读万卷书的同时也要行万里路,让书本中的知识在实践中去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才能实现全面育人。关于社区教育校家社这块,通过我们的一些实践去和大家做一些分享:首先就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在育人方面是捆绑关系、团队关系、协作关系,作用不同,但需要形成合力,简单地说就是目标一致,这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主动去做这种牵头工作,去调查了解需求,看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难点、困难,学校在资源方面需要哪些支持,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去做支持和补助。
D:校家社协同育人 呵护未成年“心”成长

山西科技报:去年,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举办了山西省首次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以及山西省首届家庭教育指导技能大赛,请问田永新会长,开展这些活动的初衷是什么?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

田永新:家庭教育指导技能大赛的初衷意在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效地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对于未来,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考核体系,根据首次考核的经验和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扩大考核规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扩大考核的规模和范围;深化技能大赛,继续举办家庭教育指导技能大赛,增加比赛项目和轮次,吸引更多优秀选手参赛;加强培训与教育,加大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推动政策研究与制定,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为家庭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刘娜 见习记者 暴嘉宁 文/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