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张怀建:深耕岩土勘察 争做弄潮先锋

   2024-09-03 239

一盏灯,一个人;一伏案,一天明,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入职20余年,他深耕勘察设计行业,以“冠之以名,承之以责,落之于行”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山西省危大工程专家库成员、山西省勘察设计专家库成员、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成员、第一届山西省科技创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太原理工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这些头衔令其他人艳羡不已,但对张怀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8月31日,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主任张怀建在采访中对《科学导报》记者说:“责任心是督促自身进步的最大驱动力。我将继续发挥作用,影响带动身边青年员工深耕专业,为打造综合勘察甲级品牌的大院贡献力量。”

闲暇、休息、间隙是张怀建超越别人的制胜法宝。他说,“学习刚开始可能是枯燥的,但长时间来看我还挺享受学习带给我的乐趣。”他不善言辞,但凡谈到岩土及勘察行业动态、专业知识,却总有说不完的话。

从兰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毕业后,张怀建只身来到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工作。2004年,他仅是设计所一名普通技术员。工作中经常遇到困难,千头万绪捋不清,焦头烂额、无从下手,而岩土工程专业知识就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根源所在。一直以来,张怀建对岩土专业有着浓烈的兴趣,这成为他克服跨界学习的动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怀建孜孜以学,不断积累,厚积而薄发,终从一知半解的“门外汉”蝶变成为岩土工程专业的“大拿”。今年7月,他成功入选了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与机械分会专家库第一批专家,用思考和行动为岩土勘察行业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怀建作为科技兴企的领跑者,仅2023年主持、参与的工程项目就多达28项,荣获山西省工程勘察、建筑设计行业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他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实践项目中,更在专利申报上大放异彩,作为主要发明人成功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怀建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汇聚团队智慧,才能推动企业发展、行业进步。他积极组织、大力推动勘察院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申报了“山西省岩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并成功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作为山西省岩土工程专业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技术创新中心的建成对提升山西省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岩土工程行业向高端、智慧方向发展具有里程碑作用。自此,公司在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迈上了新的更高的台阶。

深耕岩土工程领域多年,在近年来的绿色发展浪潮中,张怀建敏锐洞察到了生态敏感地区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严峻性。看到满目疮痍、亟待修复的矿区土地和高陡的岩质边坡,张怀建意识到每寸土地都承载着生态平衡的重任。为让土地重焕生机,他组织协调公司技术团队积极开展“矿区生态修复和岩土工程治理微生物材料与施工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科技项目,创新性地将岩土工程治理与绿化修复有机结合,通过引入微生物材料与技术,使微小的生命体在岩土工程中发挥神奇的作用,分解有害物质、稳定土壤结构、促进植被生长,使高陡的岩质边坡逐渐披上绿装,矿渣堆场也化身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林地。项目不仅显著降低了工程成本,还实现了固废的有效消减与生态环境的良好修复。这一成果不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更被列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山西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其在科技创新与生态环保领域的双重价值不言而喻。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此,张怀建还将目光投向污染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评价领域,联合太原理工大学共同开展了“煤化工场地重金属污染土性能演变与电阻率CPTU评价研究”科技项目。针对中国工业污染场地快速评价水平不高、城市空间利用受限、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电阻率CPTU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该技术的应用有望大幅提高污染土场地勘察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缓解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他亦师亦友,在潜移默化中助推企业科技创新上台阶见实效;他像一缕清风,用科学技术为矿区土地、岩质边坡披上绿装。未来,张怀建将用智慧和汗水于岩土工程领域精雕细琢,用责任和担当为中国岩土工程的发展添砖加瓦,不断为技术革新续航发力,努力谱写勘察设计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科学导报记者 杨洋 通讯员 汤瑞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