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侯琪:以刀代笔创乾坤

   2024-08-23 60

刀笔纵横,山川入画。8月20日,《科学导报》记者见到版画家侯琪,在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宝贝”:枯荷叶、谷穗、牛角、石头、树枝……普普通通的树枝斜插进土色的陶瓶里,顿时生动起来,像要开口说话了。他说,自己很喜欢这些乡土的、本真的东西。

侯琪在创作版画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美术的四大门类。“跟国画、油画等直接描绘的艺术形式相比,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绘画艺术。通过雕刻、腐蚀、照相感光等方法制作出印版,再将图像转印到木板、金属、玻璃、合成材料等承印物上。通俗地说,其他画种都是‘画’出来的,只有版画是‘印’出来的。”侯琪告诉记者。

侯琪是忻州市忻府区北宋村人,曾任太原画院副院长,是著名版画大师力群先生的弟子,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西省版画学会会长、太原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侯琪作品曾参加全国性美展40余次、国际性美展多次,出版有《侯琪水印木刻集》,作品被国际奥委会、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太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并在山东青州、太原美术馆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

“一个人一个喜好,版画虽然跟传统的水墨画区别不小,但是我从小就喜欢这种黑白感觉,颜色对比强烈,看了版画有冲击力,被黑白的对比震一下。后来在黑白的基础上套色,版画有了更多的艺术表现空间。”侯琪指着作品图片和记者说道。

版画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每一刀都带着木头的清香,带着刀的峻冽。版画作品多在整张纤维板上完成,需要盛年体壮者才能完成。时代在发展,许多人都因为版画“费力不讨好”放弃了,可侯琪一直在画。6月15日~22日,在忻州市五台山书画院开展了侯琪版画作品展,展出侯琪近年来创作的版画力作54幅,其中部分创作以“忻州”为主题,展示了忻州的《古城印象》等,他的“太行、黄土、湿地”三大系列,每个系列均由十几、几十幅画作组成,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这些版画作品构图满幅铺陈,近、中、远景次第推进,刀法各不相同,土石水质依样表示。细节处考究,圆刀、棱刀、平刀交替使唤,印色、染色、拓色相互作用。

在太原画院期间,侯琪主持创作了中国尺幅最大的版画——《汾河千里图》。这幅长36.26米、高1.22米煌煌巨作,很可能也是全世界目前尺幅最大的版画。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用美术作品展现汾河全貌以前尚无先例,更不用说以版画的形式。接受创作任务后,侯琪带领主创人员沿汾河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地勘察、采风,从汾河源头——宁武县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到汾河的入黄口——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行程700多公里。创作这幅空前绝后的巨构,侯琪既是“总提调”又亲自操刀,将近两年时间心无旁骛,完成了这件呕心沥血之作。“《汾河千里图》运用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方法,以汾河为中轴线,从源头到入黄河处,将三晋大地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揽胜尽收画卷。采用凸版正刻正印手法,水、油印双面套色,因此既有水墨画的效果,又如油画般鲜亮、多彩。刀法独特,大量使用角刀、平刀,运用画刻方式体现出运刀的速度与激情。”侯琪介绍道。作品完成后,太原画院举办了《汾河千里图》暨侯琪个人版画展。《汾河千里图》占据展厅整整一面墙,大气磅礴,恢弘壮美。展出结束后,《汾河千里图》被太原美术馆作为“镇馆之宝”永久收藏。

作为山西省版画协会会长,侯琪深感责任重大。如何让更多的人喜欢这门古老艺术,让版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焕发崭新活力,是侯琪常常思索的问题。让版画恢复旺盛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接受版画、学习版画、弘扬版画,把山西的版画甚至全国的版画推向新的高潮,这是侯琪的心愿。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