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如此,目前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对于学习内容也有一定的思维定式,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提升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提升小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让学生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恰当的方式来设计教学问题,如可以将问题设计成一个故事情节或是将问题设置成一道数学难题等。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组,然后在小组内部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组,然后在小组内部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讨论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交流中来,这样才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策略和方法来提升小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白鹊山小学 梁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