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儒·道·墨:中国传统“和”文化探析

   2024-07-09 367

一、儒家思想的乐和礼序和平观

儒家思想的基石是一种“礼和文化”。《礼记·乐记》曾谈及:“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而“乐和礼序”和平观主要体现在:以“修齐治平”为前提,以“以和为贵”为要义。

“修齐治平”是实现“和乐礼序”和平思想的前提。《礼记·大学》讲:“物格而后知至……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修身是治国理政和平定天下的首要之义。

“以和为贵”是实现“乐和礼序”和平思想的要义。《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是儒家和平观的集中表述,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还传递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和睦、和平思想理念。天人和谐不仅是道家常提的哲学范畴,且在儒家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二、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和平观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中的“道法自然”颇有深意。其主要体现为万物共生共长与遵从事物本性发展,为此才能够做到顺应“道”、接近“道”,从而知“道”。

第一:主张万物共生共长。道家虽把“道”看做宇宙的本源,事物的先祖;但是认为“道”要取法于自然。其中暗含的意思为:“道”虽为事物的前提、基础和本源,但内在的本质还是在探讨天地万物与人的关系,其主张天地万物共生、共长、共存。

第二:遵从事物本身个性发展。庄子在《大宗师》说:“夫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以及《列子·天瑞》中谈道:“生物者不生,……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等。由此可知,这些都表达着要尊重事物自身规律。

三、墨家思想的躬亲践行和平观

墨子不仅是和平思想的理论家和倡导者,更是和平文化的实干家和促进者。这既体现在与好战者唇枪舌战的辩护之中,也表现为自己亲力亲为劝和“齐鲁之战与楚宋之攻”的躬亲践行之上。公元前440年左右,楚惠王在位期间,楚越进行一场长江水站,鲁班为楚国制作了新型的船舰攻击武器——“退则钩之、进则拒之”的“钩镰”,大挫于越军,使之成为水上霸主。而后,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又请公输班制造攻城的云梯器械,墨子听后非常着急,从鲁地急急忙忙,日夜兼程赶到楚国都城郢,试图说服楚王停止攻宋,并采用偷窃之病和丧失道义之名,来使楚王晓之以理,让楚王理屈词穷,最终楚王放弃了攻宋,避免了楚宋战乱的发生。这就是著名的“墨翟陈辞,止楚攻宋”的典故,故此,这一典故也敞显了墨子的躬亲践行和平观。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 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