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是承载历史与文化的“中国名片”。“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泡上一杯好茶,是中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茶香氤氲胜过千言万语,以斗为契,以茶会友,以茶兴业,茶以人生。6月24日,由山西省科协指导,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山西省茶叶学会主办,太原市茶业协会、太原市文化产业协会、恩弘茶道协办的以“斗茶品茶香 科技赋茶韵”为主题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太原举办,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让大众科学识茶、认茶、选茶、品味茶香,掌握科学健康饮茶知识,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进一步丰富业态,推动山西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
专家与媒体面对面现场
冀晓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
冀晓峰:太原市文物局二级调研员
“三茶”统筹,即是在茶文化的弘扬、茶产业的发展、茶科技的创新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小小一片茶叶,一旦与青山绿水融合,获得新的生命,而形成一种绿色产业、健康产业,便系之于国计民生。2021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福建武夷山茶园时,明确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这一经典论断,足以体“开物成务”的中国智慧,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角度,全面破解中国茶业发展的诸多疑惑,是为茶业振兴赋能的良药秘方。明确指出茶文化、茶产业与茶科技的关系统筹之“三位一体”,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发展理念。
茶文化、茶产业与茶科技这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互为依托的,展现出高度的融合性。茶文化,作为茶的灵魂,其深度和广度需要产业的坚实支撑;而产业的持续发展,又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与助力。同时,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仅能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更能推动茶文化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借助包括科技在内的多元手段,使茶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这种相互促进、互为动力的关系,构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茶”统筹的深入发展,无疑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引领产业向高质量迈进,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也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茶叶消费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以高瞻远瞩的视野,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确保茶文化、茶产业与茶科技三者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吴凤鸣:古“斗茶”现人文情趣 今“斗茶”促融合发展
吴凤鸣:山西省茶叶学会理事长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茶作为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融入生活、造福社会、增添情趣、促进健康。斗茶,顾名思义即为评比茶的优劣。它是一种极具文雅的茶文化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起源于唐代,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斗茶起源于唐代,当时称为“茗战”,最初是茶农之间评选新茶的竞赛。到了宋代,斗茶活动进入了全盛期,并不仅限于茶农,还扩展到了文人雅士之间,成为一种时尚。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从皇帝到士大夫,无不热衷于斗茶。宋徽宗赵佶、蔡襄等人都曾亲自参与或推广斗茶活动。当时的斗茶包括三个方面:评比茶的品质(斗茶品)、茶令(行茶令)和茶百戏等,不仅是茶叶品质的较量,也是茶艺技能的竞赛,更是茶文化的展示。
斗茶品注重新鲜,用水则讲究活性。斗茶品评选时,参赛者自带佳茗,首先比较茶叶的外观,“茶色贵白”是评价的标准。接着是比较茶汤的色泽和口感,谁的茶汤在茶碗边留下茶痕,谁就输了。斗茶不仅考验茶叶质量,还考验泡茶的技艺。
行茶令是饮茶时的娱乐活动,通过茶相关的问答游戏来增加乐趣。进行吟诗作赋,这些所作出来的诗词歌赋都会与茶叶有关,据说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经常进行茶令,赵明诚多输于李清照,这种游戏不仅增加了乐趣,还锻炼了人的智慧和反应能力。
茶百戏则是将茶汤分注入杯盏中,通过某种方法使盏面呈现文字或图画,展示茶艺技能的一种形式。简单点来说,就是将煮好的茶叶倒入茶碗中所需要用到的技巧。
宋代斗茶之风的兴起与宋代的贡茶制度密切相关。在进贡给宫廷之前,通过斗茶评选茶叶的优劣,胜者的茶叶才能成为上品。久而久之,斗茶活动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游戏。斗茶作为一种文明而高雅的游戏,不仅有助于传承茶文化,也是值得推广和发扬的。
现代的斗茶依然延续着这一传统,主要侧重于对茶叶品质的审评,按照科学规范和标准对茶叶进行感官评鉴,以此确定茶叶的等级和优劣。我们今天举行的茶王赛斗茶活动,通过大众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评选出最优秀的白茶茶王。因此,斗茶不仅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反映了人民对优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而言之,斗茶不仅仅是一场茶叶品质的较量,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娱乐性的活动,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厚的印记,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范建彪 :紧跟时代变化 注入发展新动能
范建彪:太原市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
“国际茶日”是中国提出的。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第74届会议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该提案是在2019年6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第41届会议上审议通过。“国际茶日”的确定是由中国主导推动的,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彰显了世界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将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茶文化的交融互鉴,推动全球茶产业的协同发展。
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国际茶日”,习近平主席特别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产业”。近年来,茶文旅融合在我国“三产融合”中崭露头角,成为茶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中国这片广袤大地上,众多茶行业为推进人才培养,致力于搭建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平台,积极打造“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茶产业新生态。
2024年是茶产业身处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上千个产茶县、400余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国家地理标志茶叶类互争雄长。中国的茶产业大有可为。
媒体问计 专家解惑
茶叶遇水而欣 品茶即品人生
山西科技报:有人说茶如人生,还有人说品茶就是品人生,请谈谈您对此的理解。
冀晓峰:人生如茶,茶亦如人生。闲暇之余,沏一壶清茶,茶叶在水中起伏不定,有的悠然下沉,有的轻盈上升,茶味或浓或淡,或甜或苦,恰似人生的百态纷呈。每一片茶叶,都仿佛承载着百样人生;每一杯茶水,都仿佛映照着一个独特的世界。
我尤为欣赏茶叶遇水而欣的品质。无论是黑茶、白茶、黄茶、绿茶,还是青茶、红茶、花茶,无论它们生于高山之巅,长于悬崖之侧,还是生长在广袤的平川之上,只要与水相遇,便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这种品质,我称之为“随遇生欣”。这里的“随遇”代表着不刻意追求,而“生欣”则意味着在任何境遇下都能焕发出欣欣向荣的生机与活力。
掌握鉴茶本领 品味优质好茶
科学导报:请问如果作为非专业茶学人士,只是茶爱好者或者爱喝茶的人,在斗茶活动中应该如何鉴别茶叶?
吴凤鸣:对茶叶的基本鉴别,分为五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五项因子,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对不同类型的茶叶,按照不同的规范标准对五项品质因子进行感官审评、综合打分。例如看外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步骤。
第一,观察茶叶的整体形状和色泽。第二,注意茶叶的条索。条索是指茶叶卷紧成条状的程度。优质茶叶的条索通常紧细、圆直或弯直光滑,质重匀齐。如果茶叶条索松散、碎断,可能是质量较差的茶叶。第三,观察茶叶的芽头和嫩度也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芽头多、嫩度高的茶叶通常品质较好。第四,要注意茶叶中是否混有杂质,如梗、片、末等。优质的茶叶应该纯净无杂质。
当然,仅通过外形来判断茶叶的质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进而确定茶叶的品种和等级。
推动特色优品 展现茶香新韵
山西科技新闻网:请问,您认为应当如何推动山西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科学导报记者 王小静 杨凯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