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分析

   2021-09-14 103

摘要:新课改后教育领域越发关注学生德行意识、心理素质,不再只是局限于学生学科成绩提升,拓展教育空间也逐渐倾向于对于学生德行认知、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所以本文也就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生处在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学生因为有了自我意识又缺少自我健康意识引导,促使他们容易在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上出现认知混淆,若不能强化对于学生的引导,很容易影响学生终身学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目的则能起到良好的引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的问题,及时填补学生思维空缺,从而真正让课堂德育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一、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新课改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该是学生机械化的学习,亦或者是学生丧失学习内驱力、一味追求时尚,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灵活辨证分析问题,同时在充满正能量中进步与发展。为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创新传统教学形式,以“网上交友新时空”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合作讨论情境。“互联网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网络交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合作探讨,而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则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渗透传统文化,强化学生人文积淀。

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也有所变化,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讲解,还可以渗透传统文化,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人文积淀,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价值有效凸显的关键。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尽早感知到传统文化价值,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及思想认知。以“亲情之爱”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提出如下问题:“你们家里是谁做饭?吃饭的时候谁先动筷?在家里来客人之后,你通常坐在哪里?”利用这些小事来作为引入启迪学生思考,然后基于此来渗透“餐桌文化”,这样就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改后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也成为素质教环境下的重要要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身为教师需要贯彻新课改要求、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提高课程人文积淀,这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价值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董洪省.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中华少年,2017.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任成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