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方式探究

   2024-05-31 55

为了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国家推行了“双减”政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双减”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改变过去过度依赖作业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提倡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作业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背景下,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就要求各中小学校探索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作业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这一内涵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深入思考、巧妙设计,既要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又要为他们减轻负担,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要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

如何才能设计出优质的作业呢?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作业的设计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于简单的作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复杂的作业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换句话说就是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只有把学生作为我们作业的主体考虑,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作业。

2.实用性原则:作业的设计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这一原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情景教学相符合,体现了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向能力转化的育人目标。

3.创新性原则:作业的设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而不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

作业不仅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优化作业设计,应该从提高作业的质量入手,而非简单的量少。那么,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有哪些呢?

1.个性化作业设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习惯都有所不同,因此,作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深度和广度较大的作业,挑战他们的极限;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和巩固性的作业,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

2.实践性作业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现象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知识。例如,语文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读后感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魅力。

3.创新性作业设计。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因此,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创新性,鼓励学生跳出课本,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历史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科学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科学模型,亲身体验科学原理。

4.互动性作业设计。互动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重要手段。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增加作业的互动性。例如,英语课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艺术课可以通过在线展示、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双减”政策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和优化作业设计的机会。我们应该从提高作业质量的角度出发,进行个性化、实践性、创新性和互动性的作业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 张卫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