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山西地来宝:降伏“白色污染”

   2021-12-03 151

近日,《科学导报》记者在小程序“抖音”里看到一条视频,山东青岛的渔民捞到一条眼睛异常的深海鱼,本以为是鱼得了白内障,在给它“手术”后才发现是瓶盖。渔民表示,发现是瓶盖感到既惊讶又心酸。当渔民剖开鱼肚看到的竟然是垃圾袋、矿泉水瓶后,更是感叹保护海洋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了。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塑料包装品使用量飞速增长,据国家包装行业协会2014年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全世界造成白色污染的包装材料每年的使用量已达亿万吨,且仍在不断攀升。中国的年使用量也在千万吨以上,就北京市年使用最高峰值已达到了100多万吨,上海广州更甚。白色污染触目惊心,发展了经济却污染了环境,给后代带来了无穷隐患。12月1日,山西地来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地来宝)董事长弟小红对记者说:“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开发生产环境友好型全生物降解包装产品,尽一切可能减少‘白色污染’,甚至消灭‘白色污染’。”
  今年11月,山西地来宝启动了年产10万吨的生物降解膜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这是山西地来宝独家拥有的PVA生物降解膜滚筒法生产专利技术生产建设项目,该项目一期建成年产1万吨,五年期将完成年产10万吨生物降解膜。
  全生物薄膜和其他塑料膜一样,大部分用作包装材料。全生物薄膜替代其他塑料薄膜,广泛用于包装领域,目的在于减少“白色污染”到最终消灭“白色污染”。“全生物薄膜有水溶性和水温度控制的特点,用来包装农药、清洁剂、颜料等,薄膜包装袋可直接投放到水中,避免因拆除包装带来二次污染。此外,它还具有无毒性、阻气、耐油、光泽好、防静电等特点,不仅美观还可以使食物保鲜、保味、保质。”弟小红说。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弟小红向记者介绍了全生物降解膜的特点。首先,聚乙烯醇材料的水溶性赋予薄膜优良的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回收再造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且耗能低。其次,聚乙烯醇是以C、H、O为化学成分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生物降解特性。通过对各种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进行筛选研究表明,在大品种合成高分子材料中,PVA是少有的具有实用性生物降解材料之一。再次,在土壤中的PVA可被土壤中分离的细菌——假单细胞(Pseudomonas)属菌株分解。至少两种细菌组成的共生体系可降解PVA,一种菌是聚乙烯醇的活性菌,另一种是产生聚乙烯醇活性菌所需物质的菌。仲醇的氧化反应酶首先催化聚乙烯醇,然后水解酶切断被氧化的聚乙烯醇主链,进一步降解,最终可降低为CO2和H2O。
  经长期研究和考察后,山西地来宝研究人员发现,PVA薄膜制品应用于工业和民品包装、医疗保护膜及废物袋等,使用后可以回收再造。即使不具备回收条件,其废弃物经人工水溶或者几次雨水冲刷后就能完全溶解,参与到自然界的循环中,渗入土壤还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其水溶物无色、无味、无毒、无害,对于废水处理和环境卫生没有影响。农药配制时可以连同包装袋一起放入水中,不会形成“白色污染”,可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的扩散。全生物薄膜制成的塑料包装物即使进入城市垃圾进行焚烧,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
  “全生物薄膜是替代现有塑料包装物的理想选择,它具有纯生物降解无害性,是真正意义上零污染零排放的绿色产品。”弟小红说。
  近年来,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力度与日俱增,从“限塑”到“禁塑”,是应对塑料污染管理措施的进一步升级。然而,没有替代品的出现,真正禁止了以后又会给使用造成困扰。在采访中,弟小红表示,全生物薄膜属国内外生物科技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该项目产品具有独特的防静电、防辐射、阻氧性、高透光性、强韧性等理化特性,除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还可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核应用等领域。同时,全生物降解薄膜不仅成本低(等同于塑料制品的成本),而且规模化工业生产先进技术有保障,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