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网站

全省开发区“全省开发区推动规上工业平稳增长”特刊 |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2023-08-30 635

【上半年工作进展】

  综改区阳曲工业园区暖泉湾N37项目建设现场。

一、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

1-6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397.86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5.88亿元,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5亿元,同比下降31.5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64.43亿元,同比下降21.1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7.12亿元,同比下降9.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15.01亿元,同比下降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7亿元,同比增长4%。

总的来看,对标省定目标任务,上半年距“双过半”要求差距较大,但6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开始回升,上半年较1-5月降幅明显收窄,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当前,正在全力推进的晶科能源、泰山玻纤、中材碳纤等重大项目,都在下半年开工建设,三季度将是投资集中发力期;富士康新增的4条iPhone14生产线以及新机型保税维修等项目的拉动增长作用加快显现,可有力推动投资与增长企稳回升,力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招商引资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今年前两次全省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主会场均在综改区,使该区上下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综改区严格落实蓝佛安书记关于“综改区的使命重点,第一是项目,第二是项目,第三还是项目”的重要指示,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全区中心任务,实施非均衡战略,“一根锥子扎破天”,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2+1”主导产业体系,六个园区围绕“做精一业,做强一链”明晰定位,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锚定“2+1”主导产业体系不动摇,重点实施“三图一表三工程”,即编制空间、产业、政策三个图谱和一套资源要素表,精准实施苗圃工程、大树工程、集群工程“三工程”;在招商“广度、精度、温度”上下足“绣花”功夫,新材料和光伏两条重点产业链招商取得新突破,新招引总投资560亿元晶科能源“年产56GW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总投资83亿元中材科技“5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等一批“六新”头部企业,累计签约总投资778亿元,已超额完成省年度考核任务(省定708亿元)70亿元,新签约项目基本都是当年谈判、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项目。

综改区潇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2号车间主体结构日前正式完工。

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全年谋划建设项目334个。总投资2938.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7.6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09个,年度计划投资128.6亿元;续建项目225个,年度计划投资169亿元。334个项目中,工业项目156个,总投资1915.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7.6亿元;非工业项目178个,总投资10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亿元。

二是省级重点工程项目40个。成立由班子成员牵头的九个重点项目专班,建立周调度、专项调度机制,聚焦手续、资金、配套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上半年投资完成率52.4%、开复工率91.89%、新建项目开工率75%,均达到预期进度。

三是产业类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其中,合成生物产业园,招商局集团拟向凯赛公司战略投资66亿元,进一步助力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和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24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及500万吨/年生物发酵液”等凯赛核心项目年内将全面建成投产,年内有望新增产值30亿元;中来单晶电池项目一期8GW全面投产,二期8GW9月建设投产,全年有望新增产值40亿元以上,达产后年产值150亿元;太重退城入园项目全年有望新增投资29亿元,新增产值100亿元;厚生锂离子电池隔膜一期8条生产线已投产,二期8条生产线加快建设,全年预计产值10亿元;烁科晶体二期将新增2000台长晶炉,新增产值5.7亿元,已安装384台。新投产项目全年有望新增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

四、深化改革提升“制”的优势

一是招落一体。为全面解决招商项目质量不高、项目落地周期长,各部门、各园区、各系统相互割裂各自为战,以及工作交叉中上前一步少、推诿扯皮多等诸多问题,综改区通过“招落一体”,打造“机制动车”,跑出“综改速度”。具体做法是,改变过去“跨栏”式的入区流程,服务前置、流程再造,变“交接棒”为“齐步走”,所有部门提前介入、并联推进。纵向上打通招引、落地、建设、投产、运营各个环节,横向上锁紧经济、审批、服务、保障等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并联解决问题,基础设施及要素保障同步配套建设。

通过“招落一体”产业类用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由238天压缩至58天。比如,泰山玻纤项目,从挂地到拿到土地权属证书仅用了2天,从拿地到取得桩基施工许可证仅用14天;晶科能源项目实质性谈判仅用时1个月,入区决策流程用时6天。落地环节系列工作,前置招商环节同步展开,针对项目的土地选址、转征、清表、要素保障等工作,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时间表、路线图,专班牵头、部门协同、全速推进,全力压缩项目落地周期。

二是赋能园区。为破解“人集中在机关、权力也集中在机关、园区离企业最近服务能力却很弱”的问题,综改区集中赋予各园区经济运行管理、建设公用事业管理、综合执法考核、财务管理等共17类79项事权。通过选调机关业务骨干,新招聘清华、北大等高层次人才充实园区力量。今年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25名。建立“部门服务园区、园区服务企业”机制,把园区应该办的事情、园区能够办的事情放到园区去,做强园区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能力,实现“园区说了算、园区能办事”。

三是绩效考核。针对“排排坐、吃果果、搞平均主义”心态,重塑绩效管理办法,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分类确定系数,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分档确定等次,推行系数ד基础+达标+优秀”分配机制。下对上“考成”,即测评班子成员的政绩。班子成员带头啃硬骨头、挑重担子,全年干什么、谁来干,任务清单分配到人,大家清清楚楚;干得怎么样、起到了什么作用,年底登台向全区干部述职,接受大家测评。上对下“绩效考核”,改革绩效制度,实行“基础绩效+达标绩效+优秀绩效”,建立部门及个人优者奖、能者先、劣者汰的能上能下机制,真正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综改区无尾钢化真空玻璃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五、创新发展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

一是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持续深化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和生态优化,大力发展以高企和专精特新为代表的高质量主体。截至6月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2692家,其中,企业占比76.17%,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涉税主体占比97.24%,高于全省50个百分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040家,占全省的26.6%。锦波生物成功在北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二家成功上市的重组胶原蛋白企业。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7家,占全省(2113家)21.2%;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4个,占全省(368家)25.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个,占全省(139家)25.2%;重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个,占全省(18家)38.9%。

二是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新引入的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研究院)已于6月底入驻,成为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建设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挂牌运行。目前,区内集聚了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三是扎实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对全区科研孵化转化等各类双创平台空间进行大起底,系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机制。新转化落地清华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2项科技成果。编制完成《山西综改示范区京津冀创新成果产业化承接基地建设方案》,全力引进京津冀创新资源。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先后深入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等,学习借鉴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体系、科研平台管理等成熟经验,优化完善综改区创新发展模式。

六、全力推动武宿综保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培育临空经济。重点依托禧佑源航空科技再制造基地项目,积极推动中国商飞年产50架C919总装生产线落户综保区。推进禧佑源公司与上海外高桥集团深入合作,利用现有大型航材库,建设航材贸易中心,拓展飞机租赁、保税航油、航材贸易创新业态。

二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充分发挥华远陆港、特玛茹等龙头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产业带动效应,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积极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三是推动大宗商品进出口。依托省政府支持焦煤焦炭大宗商品进出口措施,发挥焦煤集团、华远陆港国企资源、资金优势,积极与中联、华联等企业合作,加快推进国内综合性投资企业在我省进行贸易。深化与省科技厅、工信厅、市场监管局合作,努力引入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来保税区注册,拓展进出口贸易业务。

四是拓展对外开放平台。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积极与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合作,借助太重滨海码头,强平台、拓通道,整合全省制造业保税服务需求,推动打造山西向海发展进出口平台。同时,加快申报太原阳曲综合保税区,为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提供保障。

七、服务升级创优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办事不求人”的综改服务品牌。坚持“服务永远走在企业需求前面”,把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实际感受作为“金标准”,聚焦企业家最敏感的“要素成本、时间成本”精准发力。项目前期手续代办帮办,做到企业和审批单位、收费单位“两不见面”,企业一次也不用跑;项目后期政策简化兑现,在和企业把合同定准的基础上,提前做好预算资金安排,只要企业达到约定目标、符合兑现条件,可“免申报、免登门”,全力打造最懂创业者心思的亲商家园。

二是一件不落、一招不让抓好“两不一欠”问题治理。严格按照省委和省纪委监委关于“两不一欠”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对遗留问题进行大起底,共起底梳理各类遗留问题611个,已100%解决或确定解决方案,今年以来累计支付历史欠账15.73亿元,提振了企业信心,树立了综改诚信。禧佑源、浙江传化、富士康等一批入区企业分别向园区送去感谢信,一些项目主体也对园区、部门的服务效能给予谢意和肯定。

三是加强硬件基础设施配套支撑。围绕项目落地加快补齐短板,特别是坚决落实蓝佛安书记关于“综改区要脱层皮,全力保障晶科项目”重要指示,围绕晶科能源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举全区之力,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全力推进污水厂、净水厂、变电站等配套建设,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

八、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一是牢记嘱托,凝心铸魂,变“指标牵引”为“使命牵引”。坚持把“总书记怎么说、我们怎么干、干得怎么样”作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的抓手,组织“树立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开展“再认识、再谋划、再出发”大调研,班子成员认领攻坚“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对外开放、营商环境”等11个重大课题,走园区、访企业,进一步廓清转型路径、目标、举措。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赋予转型综改的重大使命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先行者、排头兵、南引擎”的定位要求上来,统一到“蹚新路、打粮食,走在前、作示范”的政治责任上来,真正把政绩观扭正,把方向搞对头,把路子蹚出来。

二是从问题入手,从制上突破,蹚新路、打粮食。一方面,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把“深挖问题背后的问题、解决产生问题的问题”作为推动发展和检视整改的切口。班子成员累计开展调查研究150余次,梳理政治监督反馈、营商环境检查、企业反映诉求、历史遗留四类19项突出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11个,剩余问题已制定整改措施、有序推进。为避免今天的问题明天再重复,从根子上解决“人”和“制”的问题。“人”的方面,我们提出以上率下,建设“表率一方、造福一方、导扬一方”领导班子、打造“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干部队伍。班子成员推行“考成制”,带头啃硬骨头、挑重担子。干部队伍用“学”和“干”对付能力、作风“两个不过硬”,开设“周末课堂”,全员覆盖,下笨功夫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制”的方面,以招落一体、赋能园区、绩效考核“三个切口”为牵引,全面构建“体制引擎”和“机制动车”,打造综改区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制”的优势。另一方面,用发展检验成效。紧扣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责主业,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新引进落地了投资560亿元的晶科能源、投资83亿元的中材碳纤和投资70亿元的泰山玻纤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可推动南部潇河、北部阳曲迈入千亿产值园区。

【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多措并举稳增长。一方面,深入挖掘存量企业潜力,力保富士康提质增效,全力稳住基本盘。同时,加大对其他重点规上工业企业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争取总部支持、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拓展增长点。一方面,加快在建项目投产见效,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园、太重、中来、厚生、海纳等已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尽快达产达效,积蓄支撑转型发展战略突破的新动能。力争新投产项目新增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

二、全力以赴促投资。一方面,紧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晶科能源、泰山玻纤、中材碳纤等要素配套,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下半年新增工业投资160亿元以上。一方面,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潇河生态示范城、潇河综合治理、潇河污水厂、化章街等项目建设,力争下半年新增投资6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5%。

三、持续加大招商力度。围绕“2+1”主导产业体系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突出抓好围绕晶科能源、泰山玻纤、中材碳纤、中来光伏等已落地重大项目产业链配套招商,积极对接引进义乌华鼎锦纶“年产50万吨聚酰胺切片”等转型项目,全力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让新动能实现规模性增长。

四、深化市场主体培育。强化校企、校地合作,抓实“种子基地”“创新苗圃”,发挥好“专精特新”产业园及智创城等双创平台作用,孵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电子信息、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市场主体培优行动,引进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企业;持续深化登记确认制改革等试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市场主体“量”“质”双提升。

五、持续创优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服务和政策供给,聚焦企业普遍关心的减税降费、融资贷款、要素保障等问题,优化现有政策体系,加大企业技改升级和高质量增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专项债等省市资金支持,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有效性。做实重大项目专班、审批前置、全代办等服务措施,做好政策的免申即享,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性安排。

(供稿: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众号

微博

抖音